在服務時代的志愿活動中成長成才
http://www.cs6shortcuts.com2021年12月09日 09:27教育裝備網
近日,有媒體報道,截至2021年11月底,北京通過“志愿北京”信息平臺實名注冊的志愿者人數(shù)突破448.9萬人,志愿服務團體8萬個,志愿服務已成為展示首都文明風貌的名片。事實上,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就有170多萬奧運志愿者的優(yōu)秀服務給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北京奧運會贏得了世界贊譽。
無獨有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保衛(wèi)戰(zhàn)中,也有大批“90后”“00后”青年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志愿服務,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彰顯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展示了熾熱的青春擔當,為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全面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展現(xiàn)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良好精神風貌,讓祖國為之自豪、讓世界為之矚目。
近年來,不僅僅是北京市志愿服務事業(yè)獲得長足發(fā)展,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國民素質的快速提升,志愿者服務活動已經遍布神州大地,業(yè)已形成一股不可抵擋的時代潮流和社會趨勢。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應從青年的地位、作用和力量出發(fā),積極引導和組織開展青年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引導青年一代踴躍投身黨和人民各項事業(yè),當好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
首先,組織引導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要準確把握青年成長成才的新特點和新規(guī)律。當代大學生是備受呵護的一代,他們普遍自我評價較高,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較強,成就和贊許動機強烈。他們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愿意接受新鮮事物。但是,他們情感濃烈、熱情奔放,價值觀念尚不穩(wěn)定,情緒變化比較明顯。因此,要引導大學生樹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識,把滿腔才情和滿腹經綸融入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向群眾學習、下基層創(chuàng)新,切實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生動實踐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其次,要在志愿服務活動中不斷強化現(xiàn)代志愿服務精神,讓其在青年大學生的心靈深處生根發(fā)芽。志愿者精神是一種以關愛、互助為思想內核的價值取向,是促進和諧社會的精神力量。志愿精神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是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對社會和他人負責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志愿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和志愿者“無私奉獻”的道德價值觀念。強化志愿服務精神,有利于糾正和消解大學生在志愿活動中滋生的利己心、功利性,杜絕所謂的“讓履歷光鮮、為簡歷鍍金”的短視行為,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激發(fā)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再其次,要切實為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保駕護航”,提供必要的政策設計和系統(tǒng)支持。志愿服務是匯集社會資源、激發(fā)社會活力、擴大社會參與、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當前,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大學生志愿活動積極性不高、參與時間不長、考核不夠細化等問題。究其原因,與學生志愿活動缺乏足夠系統(tǒng)支持有關。為此,應努力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冊、服務認定、權益保護等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并根據服務項目、時長和質量進行學分認定,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提升志愿服務科學化水平。另外,應充分發(fā)揮骨干志愿者核心作用的溝通反饋機制,不斷提升志愿者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專業(yè)水平。
(作者系伊犁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發(fā)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霍爾果斯商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