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紅的“寶藏教授”折射育人情懷
http://www.cs6shortcuts.com2021年04月15日 09:44教育裝備網
領軍學生叫我“小鄒”就行,如果不喜歡我的研究方向,我可以改;拔尖學生可以直呼我名,具體研究方向可以商量;優(yōu)秀學生最好是稱呼我為“老師”;骨干學生要叫我“老師”……據媒體報道,近日,南方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鄒來泉的招生信息,在網上廣為流傳。
見慣了中規(guī)中矩、枯燥乏味的招生信息,“卑微式招生”讓人眼前一亮。與熱衷自夸自矜、喜歡自帶“美顏”的套路不同,“卑微式招生”風趣幽默的語言既飽含了求賢若渴的熱忱,又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提高了表達效力。
當下,不同高校、不同導師受考生歡迎的程度是不同的。作為一則接受調劑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卑微式招生”折射第一志愿報考鄒來泉老師的人數不夠!敖衲晖陡灞痪26次”“擔心給學生發(fā)不起補貼12次”“下決心學英語4次背了單詞20個”,有別于生硬冰冷的導師面孔,如此表述讓一個有血有肉的“青椒”形象躍然紙上。
不同的高校教師在生活狀態(tài)上存在著差異。與擁有眾多機會和資源的名校名教授相比,普通院校的青年教師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階段,對考生的吸引力還比較薄弱。在去年9月招募推免碩士研究生的信息中,鄒來泉老師也自嘲地表示,“今年各大心理學牛校推免生招生力度極大,大膽猜測我今年招收到推免生的希望渺茫!豹q如一面鏡子,“卑微式招生”反映了“青椒”們的發(fā)展困境。普通院校青年教師渴望招攬優(yōu)秀學生,而優(yōu)秀學生通常更青睞名校名教授,從而導致研招報考冷熱不均。
到底是選擇名校名教授背靠大樹好乘涼,還是選擇處于上升期的青年教師互相成全?客觀來講,青年教師可能沒有那么多的項目和資金、沒有那么多論文發(fā)表渠道、沒有強大的人脈關系幫助學生升學就業(yè),但他們或許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和品位的“大先生”。從之前人才培養(yǎng)的情況來看,鄒來泉是一位潛心教書、全心育人的好老師,能點燃學生們的希望之燈,照亮和溫暖學生們前進的道路。
“卑微式招生”并非妄自菲薄、自我矮化,而是勇敢地正視自己的短板與不足。青年教師有招募優(yōu)秀學生的強烈渴望,也明白自己在激烈的招生爭奪戰(zhàn)中處于不利地位!氨拔⑹秸猩奔润w現(xiàn)了誠意,也彰顯了青年教師的善意。透過生動有趣的文字符號,“卑微式招生”隱伏著師生關系的轉變:在傳統(tǒng)觀念中,學生與導師是一種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導師具有不容挑戰(zhàn)的權威與話語權。隨著社會變遷,導師與學生之間更加注重師生雙方的權利平等、地位均等,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清晰的權利、責任與義務邊界。
在互聯(lián)網時代,教授走紅并非個例。不論是“卑微式招生”的青年教師,還是魔性解讀古詩的“網紅教授”,抑或經常工作到晚上十點多的“加班院士”,走紅的教授們雖然在年齡、職稱、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別,卻有一些共同點——在價值觀念上對教書育人的矢志不渝、堅定不移,有信仰;在工作上盡職盡責、精益求精,講本分;在表達上通俗易懂、風趣幽默,接地氣;純粹、堅韌地做好一件事情,在教書育人的舞臺上盡己所能、竭盡全力。這些都讓這些“寶藏教授”有了點燃年輕人的能力。一句話,有認同、有熱愛、有智慧、有情懷,是網紅教師線上線下都受到歡迎和追捧的成功密鑰。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