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海外攬才彰顯國際視野
http://www.cs6shortcuts.com2019年09月03日 10:00教育裝備網(wǎng)
剛剛過去的2019年暑期并不平凡,天津醫(yī)科大學、海南大學等一批高校利用暑假積極擴充高端人才儲備,選聘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等頂級專家學者擔任名譽教授、榮譽顧問、兼職講席教授,使得我國高校在延攬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曾幾何時,國內(nèi)高校間四處挖搶人才現(xiàn)象比比皆是,致使不少高校尤其是地處中西部的高校人才流失嚴重,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的生態(tài)和人才的合理流動,甚至造成了一些高校的“水土流失”和一批學者的功利化流動傾向。不少學者疾呼,在當今全球化、知識經(jīng)濟和顛覆性技術的多重沖擊下,我國高校當勇于面向世界大舞臺,朝“外”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集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當下一些高校滿懷雄心壯志,主動邀約并能聘請成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我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匯聚與吸引國際高層次人才的實力和能力顯著提升,多途徑、多舉措營造全球化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良好生態(tài)和機制模式卓有成效。以往針對國外頂尖大腕專家,國內(nèi)高校多是請來作一場報告、開一次講座甚至僅僅是壯一下聲威場面,而如今則更多朝向?qū)嵸|(zhì)性國際交流與合作,諸如積極推動跨國、跨學科深度創(chuàng)新,搭建更多高端前沿學術交流平臺,切實發(fā)揮以才引才作用吸引更多海外高層次人才,重點圍繞人才培養(yǎng)而打造一流學科專業(yè)和高水平課程等。
筆者認為,此舉有極強的示范效用和信號作用,切實扭轉(zhuǎn)了一段時期以來國內(nèi)高校間“人才大戰(zhàn)”的內(nèi)耗局面,形成了敏銳把握當前有利的國際人才流動大勢和態(tài)勢。我國高校順勢而為、主動出擊,匯聚了一大批海外高質(zhì)量人才心甘情愿扎根中國謀發(fā)展,網(wǎng)羅了國際高層次人才集中式、團隊式流入中國貢獻力量。
一流人才的集聚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當然,在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方面,我國高校還應在多方面上下探索、反思借鑒,以謀求更加科學規(guī)范、高效持久地吸納國際高層次人才為我所用,為世界知識創(chuàng)新共享、人類文明和諧進步做出更卓越貢獻。
國人向來有著較為濃重的諾獎情結,對諾獎得主自然奉為頂級大咖,我國高校倘若僅僅為了多增加一位分量很重的學者而裝點門面,那倒還真不如將金錢和精力花在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上來。如若真心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而大有作為,勢必多考慮一下選聘海外專家的實際影響和貢獻到底在何處,究竟是引才薦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國際合作與交流還是兼而有之,既要有形而上的愿景與共識,還要有形而下的落地和舉措。
除了“學術、學問”的要求之外,更要考慮選聘海外高端人才帶給大學“精神性”的價值意蘊。精神性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之價值定位的根本,勢必要廣攬遍尋海外高端人才扎根中國大地貢獻智慧力量。通常來講,海外高端人才的學術前沿性、學識博大精深自不必說,這也是我國高校選聘人才的基礎性考慮。但其實更為重要、更具深遠意義的地方,又恰恰在于其能否帶給我國大學一股“精神力量”。因為有精神,則自成氣象、自成品格,由心而發(fā)的情感和意志,進而撬動知識和思想的開放,這也是決定我國高校能否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道路上釋放出異彩光芒,形塑為特立獨行的品格的關鍵所在。
我國不少高校在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尚處在起步階段,如何能將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成熟運轉(zhuǎn),持續(xù)優(yōu)化軟環(huán)境、深度務實合作吸引全世界優(yōu)秀知識文化資源,并提升綜合治理效能讓它落地生根發(fā)展,還需深入思量、扎實做好。
(作者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